深切怀念六四镇压下的遇难受害者

忘却他们无异于泯灭良知!
关怀他们就是在救赎自己!

——孙立勇



图片来自《华夏文摘》八九六四图片库

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杨承民:愿蒋培坤老师早日康复

作者:杨承民 文章来源:维权网 更新时间:2009-1-12 11:36:36

http://crd-net.org/Article/Class7/200901/20090112113636_13019.html

丁子霖老师多年来坚持寻找六四难属,为六四难属说话,其中始终有蒋培坤老师的陪伴和支持。二十年过去了,六四仍然是中国当代史上的黑案,两位老师仍在艰难支撑。衷心祝愿蒋老师康复,丁老师康健。



蒋培坤老师病倒了。去年十月底无锡张泾警察无故上门干扰,同蒋老师发生冲突。由此引发心脏病和脑梗阻,尽管抢救过来但后遗症很难全部消除。他太累了。这么多年,他像年轻人一样不息地工作。几年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他的工作节奏也没有减慢多少。

第一次见蒋老师和丁子霖老师是在一九九六年,我回国到北京去看望他们,那时他们还住在人大的房子。我从出租车刚下车,丁老师已等在门口,迅速把我拉进房间,她告诉我对面有人监视。此时蒋老师早已被免去了人大美学所所长和博士生导师的职务,他们俩人都已失去了给学生上课的权利。他们带我看了他们的儿子蒋捷连的房间。墙上挂着一张放大的蒋捷连在示威游行中的照片,蒋老师亲手做的樟木柜子里安放着他的骨灰盒,房间的其他布置依然是他生前一般。他们向我详细讲述了儿子遇难前后的经过,他们还讲了其他难属的故事。丁老师讲着讲着声音哽咽,眼泪夺眶而出。我也几次擦去留不住的眼泪。蒋老师没有流泪,但悲愤之情依旧溢于言表。他们还谈了他们无锡被关,第一次难属集体上书,在寻访难属和寻求人道援助中的艰难和欣慰等等。看得出,他们是因为痛失爱子而站出来抗争的,但这时他们更关心的是找到更多的遇难者和帮助更多的难属,为所有无辜"六四"死难者讨回公道。

每次见到他们,丁老师都会告诉我新找到的难属,她们难属间的情谊,政府的打压,朋友的支持,当然也有苦恼,悲哀,和愤慨。尽管同媒体谈话基本上由丁老师出面,但"天安门母亲"的声明,宣言,公开信等大多由蒋老师起草。也许是因为研究美学和哲学的缘故,蒋老师说话富有哲理却不枯燥,语气平和但一针见血。他平易近人,同我们晚辈说话毫无居高临下的口吻。他对我说我们还是校友,接着他又讲到学生时代在华东师大与剧作家沙叶新同住一宿舍。每当他讲起这样的往事,还有像刘晓波博士论文答辩前后经过,他就显得特别开心。

最近一次见蒋老师是在二零零七年夏天,我去无锡看望他们。这是我第三次去他们无锡乡下的家。中式的客厅俭朴典雅古色古香,墙上美学家高尔泰的画据说可以镇妖避邪。院子虽小却亭阁小桥假山池塘花草树木样样齐全。这房子的里里外外都是蒋老师自己设计的,有的甚至还是他亲自动手做的,令人心爽目悦。但走进楼上挂着蒋捷连照片的房间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这里他们取名连园,为纪念捷连的。他们每年两次来这里住几个月,在这里他们比北京有相对多一点时间静下来写东西。一字字血泪倾诉,一件件真相揭示,一份份庄严声明,一行行精辟论述,很多都在这里诞生。其他难属也常有来这里小住,即能相聚畅谈,也为身心调剂。他们对他们的子女说过即便等他们去世后这连园也留给所有难属使用。

那天正好碰上香港民建联主席马力发表缪论,否认"六四"屠杀存在。丁老师接受香港媒体电话采访,蒋老师立即拟稿驳斥,还要上网了解其他媒体的反应。几个小时一直在忙。我说我来给你们添忙了。丁老师说我来了反而使蒋老师多休息。否则他不在电话上就在阅读,不在阅读就在网上,不在网上就在写作。他早晨很早就起床,一天的工作量常常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也是超负荷的。去年"天安门母亲"网站开通,这又占去了他很多时间。

这次发病后蒋老师依旧不忘工作不忘朋友。当他被告知刘晓波被捕的消息,马上就说要抗议要营救。丁老师说除了记忆和表达障碍,他最难受的是他不能使用电脑,但他都在努力恢复,前几天他第一次用了近两个小时发了一个email.为六四说出真相,寻求正义,为中国民主自由,社会进步,他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愿蒋老师早日彻底康复。丁老师需要他,天安门母亲需要他,我们大家都需要他。

没有评论: